蛋白质组学学习笔记
第一章—蛋白质组学绪论
蛋白质组学的必要性
- You can have a protein in the cell when its mRNA is no longer present
- You can have lots of mRNA without translation of the message to protein
- No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mRNA abundance and protein amount in a cell at a given time.
从mRNA水平不一定能预测细胞中相应蛋白质 的水平。
- 各种mRNA不同的稳定性和不同的翻译效率
- 蛋白质形成后在稳定性和转换速度上有很大不同。
- mRNA水平没有告诉我们相应蛋白质的调节状态,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常有一些内源翻译后的改变,也会因环境因素而改变
- 翻译后的多种修饰
- 蛋白质易受损伤
- 蛋白质修饰引发蛋白质降解
蛋白质白质表达水平变化极大
- 基因的转录速度
- mRNA的翻译效率
- 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速度
- 含有不常使用的某些基因倾向于较低水平表达。
- 针对生命活动 中某一种或某几种蛋白质,难以形成一种整体观, 难以系统透彻地阐释生命活动的基本机制。
基因组与转录组不能取代蛋白质组
- 基因和蛋白质并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
- ORF并不预示一定存在相对应的功能性基因
- mRNA水平并非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对应
- 翻译后修饰及同工蛋白质(Isoforms)等现象在 基因水平无从表现
-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
蛋白质组学与蛋白质化学
- 后者同一时间内只研究一个蛋白质或多亚基蛋白质复合物。研究工作通常包括完整序列测定、结构测定以及结构控制功能的模型研究
- 前者需要获得体系内所有蛋白质组分的物理、化学及生 物学参数,如分子量、等电点、表达量等。是在数据库匹配工具帮助下 进行部分序列测定。
- 蛋白质组学所遇到的挑战
- 蛋白组学实验中, 往往只能检测到一小部分蛋白质
- 需要被研究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
- 无法进行大规模蛋白分析
- 蛋白质易降解
- 存在很多同工体
- 没有蛋白质的克隆手段
- 数据分析
- 数据存在噪声, 难以分离真实信号, 导致搜索耗费资源
- 数据库匹配只能给出可信度得分, 需要人为干涉消除假阳性
- 生物医学瓶颈
- 只能获得疾病某一时刻的状态, 无法追踪其真实进程
第二章—蛋白质样品的制备
蛋白质的提取: 收集样品+破碎+抽提
样品收集: 要控制稳定的材料来源
- 注意因素
- 生长时期
- 组织位置
- 可溶性
- 蛋白质组的修饰
- 材料存储, 上中下三策, 解冻时要越快越好,但避免局部过热
- 优先直接用, 立即抽提
- 先以液氮处理后於 -70℃则更佳
- 在采集后,尽速置於 -20℃
- 制备样品
- 待分析的蛋白样品全部处于溶解状态(包括多数疏水性蛋白)
- 防止样品在聚焦时发生蛋白的聚集和沉淀
- 防止发生样品的抽提后化学修饰(如酶性或化学性降解等)
- 完全去除样品中的核酸和某些干扰蛋白
- 尽量去除起干扰作用的高丰度或无关蛋白
- 注意因素
破碎细胞: 分泌性蛋白质,多散布在材料中,只要研磨均匀,大多可抽取得到。不能研磨过度,以免细胞破得太碎。
- 液态氮研磨:以研钵打碎材料後研磨成粉。
- 均质器: 玻璃等材质,较温和的研磨方法。
- 把材料先切成碎片才容易进行抽取。材料亦可以液氮急速冷却
- 玻璃球 (glass bead):以很细的玻璃球混在样本中,用力振荡
- 酶解
洗涤剂裂解
冻融
- 渗透裂解
- 超音波震荡 (ultrasonication): 以超音波打破细胞,多用在微生物材料。
细胞裂解: 保持低温(冰浴,使用预冷的溶液),直接加入含强变性剂的裂解液
- 目标:
- 必须打断non-covalent protein-protein, protein-DNA, protein-lipid interactions, disrupt S-S bonds
- 必须阻止蛋白裂解;
- 避免蛋白水解和降解的措施
- 保持低温
- 变性剂
- 蛋白酶抑制剂
- 避免蛋白水解和降解的措施
- 裂解液主要成分
- 还原剂:用于还原二硫键或防止蛋白质氧化
- DTT : 含有自由巯基,带电荷,IEF过程中降低溶解度 (抗氧化剂)
- TBP: 不带电荷,增强IEF过程中蛋白溶解度,提高一维向二维转移效率
- 缓冲液
- NaN3:除菌
- EDTA: 除二价离子
- 蛋白酶抑制剂
- 酶:用于消化污染的核酸、糖和脂类
- 变性剂: 改变溶液离子强度和PH,破坏蛋白质-蛋白质相互作用,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。
- 尿素-硫脲混合物提高样品溶解度, 硫脲水溶性差,只有在浓尿素溶液中可溶性才好
- 去污剂:有助于溶解膜蛋白质,并有助于膜蛋白质与脂类的分离
- SDS:阴离子去污剂,能破坏大多数非共价结合的蛋白; 破坏IEF,所以只用于前期溶解,然后用非离子或两性离子去污剂置换出来。
- CHAPS:两性离子去污剂,对膜蛋白溶解有效
- 还原剂:用于还原二硫键或防止蛋白质氧化
- 非蛋白物质的去除
- 核酸:超声(防止产生泡沫)和核酸酶(产生假点)
- 脂与多糖:超速离心(部分损失)
- 盐:小分子,浓度过高会降低等电聚焦的电压
- 透析(时间长),凝胶过滤,沉淀重悬法(部分损失)
- 目标:
蛋白质浓缩:
- 盐析及沉淀法: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,会因溶液中其它盐类浓度的改变而增減
- 硫酸铵 (ammonium sulfate)
- 硫酸铵是中性盐,对蛋白质有相当好的安定作用。
- 又因为其离子容积较大,吸走水分子的能力也大,成为有效的盐析工具。
- 有机溶剂沉淀法
- 因稀释水浓度而降低水活性,则蛋白质上亲水性区域的水合度降低,开始聚集在一起,产生沉淀。
- 使用有机溶剂, 先把温度降至零度左右,缓缓加到蛋白质溶液中,边搅拌使生沉淀。
- 以离心收集,以增加回收,并可去除丙酮。蛋白质沉淀可凉干,或在布氏漏斗中以少量乙醚洗过制成粉末;
- 顺序抽提法
蛋白质的分离纯化
- 目标:
- 高活性: 纯化成品与原始粗抽液二者间,其比活性之比值(纯化倍率)越高越好。
- 高回收率:一般指总活性的回收
- 高纯度:相对而言,在电泳上看不到其它杂质,即可视为均质。
- 方便与快速:
- 经济
- 要求:
- 高分辨率
- 高通量
- 与质谱的下游分析兼容
可用于分离的性质:
分子大小:
- 透析(dialysis)和超过滤(加压或离心)
- 截留分子量 (MWCO): 一种超滤膜对大小已知的分子化合物的截留性质
- 对于大于截留分子量的分子,通过超滤膜可以有90 / 95 %的截留效率
- 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进行,没有大的生物活性的损失
- 截留分子量 (MWCO): 一种超滤膜对大小已知的分子化合物的截留性质
- 密度梯度(区带)离心
- 每种蛋白质颗粒沉降到与自身密度相等的介质密度梯度时,即停止不前,最后各种蛋白质在离心管中被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区带(zone)。
- 降系数即用来描述此沉降性质;单位为 S (Svedberg unit)。
- 凝胶过滤法: 不改变样品的生物学性质
- 又称凝胶层析Gel chromatography、分子筛层析moleculer chromatography或排阻层析ellusion chromatography 。
- 凝胶条件:
- 化学惰性
- 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离子交换基团
-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。
- 凝胶的交联度或孔度(网孔大小)决定了凝胶的分级分离范围: 对大分子物质的分离,多采用琼脂糖。对小分子物质的分离,多采用葡聚糖。
- 依次洗脱收集后,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吸收峰。
- 透析(dialysis)和超过滤(加压或离心)
溶解度
- 等电点沉淀和PH值控制
- 当pH = pI,净电荷为零,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失去了静电斥力而趋向于聚集沉淀。
- 不同的蛋白质等电点不同,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来沉淀混合物中的某种蛋白成分。
- 蛋白质可以保持天然构象,能重新溶解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中。
- 蛋白质的盐析
- 当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(盐浓度高达一定数值时),蛋白质的溶解度开始下降,很多蛋白质可以从水溶液中析出,这种现象称为盐析。
- 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
- 有机溶剂的加入改变了介质的介电常数。
- 这些有机溶剂不仅能引起蛋白质沉淀,而且伴随着变性。
- 改变温度
- 一般蛋白质的分级分离操作一般都在0~4oC温度下进行。
- 0~40oC之间:大部分球状蛋白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,
- 等电点沉淀和PH值控制
- 电荷
- 离子交换层析
- 阳离子交换型树脂: 与树脂中的带电基团相互作用,结果X与Na+交换(阳离子交换),形成SO3-X
- 在样品与树脂充分交换后,可通过提高流动相中的盐浓度,或改变流动相的pH,或是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逐一洗脱
- 电泳
- 等电聚焦或称电聚焦: 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技术, 也可用于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
- 在具有pH梯度的介质(如浓蔗糖溶液)中, 在外电场作用下, 各种蛋白质将移向并聚焦(停留)在等于其等电点的pH梯度处,并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。
- pH梯度制作: 预电泳, 利用缓冲液在电场作用下在凝胶内沿电场方向制造一个pH梯度。
- 只要它们的pI有0.02(甚至<0.02)pH单位的差别就能分开。
- 在具有pH梯度的介质(如浓蔗糖溶液)中, 在外电场作用下, 各种蛋白质将移向并聚焦(停留)在等于其等电点的pH梯度处,并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。
- 等电聚焦或称电聚焦: 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技术, 也可用于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
- 离子交换层析
- 吸附性质
- 硅胶,氧化铝和活性炭等.主要用来分离非离子、水不溶性化合物
- 对配体分子的生物学亲和力
- 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能力, 即生物学亲和力
- 经常只需一步处理即可将某种所需蛋白质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出来,纯度相当高。
- 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能力, 即生物学亲和力
- 目标:
2D Gel Electrophoresis
- 过程:
- 第一向:等电聚焦电泳(SDS破坏电荷条件), 水平方向, PH从大到小
- very high voltages (5000V)
- a long period of time (10h)
- Presence of a pH gradient
- pH gradient and electric field strength决定分辨率
- IPG等电聚焦优点
- pH梯度稳定;
- 可以生成任意的适当的pH梯度用于不同目的的分离
- 非线形梯度胶条也可以在特定pH范围使蛋白质分布更均匀
- 上样量大,可达几十毫克
- 胶越长, 上样量越大, 分辨率越高; 快速筛选或高丰度蛋白质则用短胶条
- 重复性好;
- 强度好,易操作 。
- 第二向:SDS-PAGE, 垂直方向, 分子量从大到小
- modest voltages (200V)
- shorter period of time (2h)
- Presence of SDS
- %acrylamide & electric field strength, 丙烯酰胺含量和电场强度决定分辨率
- 丙烯酰胺含量越高, 带跑的越近, 尽量让要研究的带在中间位置
- 第一向:等电聚焦电泳(SDS破坏电荷条件), 水平方向, PH从大到小
- 效果:
- 0.0025 pH units精度
- 能够获得蛋白相对丰度(染色强度)
- 通过比较能够获得差异蛋白
- 能够发现新的蛋白
- 缺点:
- Cannot handle extremely acidic / basic proteins 超出PH梯度范围的无法处理
- Misses some large proteins (>150 kD )& membrane proteins (>30% of all proteins)
- Only detects high abundance proteins (top 30% typically)
- 低丰度蛋白的分离: 将总蛋白组分成蛋白质组亚群,再用pH梯度小于2个pH单位的IPG胶进行窄pH范围的分离。
- 耗时长
- 过程:
第三章—Strategies for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
- 两大鉴定方法, 爱德曼降解法和质谱
- Edman degradation:
- phenyl isothiocyanate(硫氢酸苯): labeling the N-terminal amino acid